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全面爆发以来珠海股票配资公司,俄罗斯空军的实际作战表现与其纸面实力形成强烈反差。作为传统军事强国,俄罗斯空军本应在战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实战中却暴露出诸多致命缺陷。特别是在战争初期阶段,俄军航空兵部队遭受了超出预期的惨重损失,其中Su-25蛙足攻击机的折损情况尤为触目惊心。
这款苏联时期设计的对地攻击机,其战术定位是在低空近距离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然而在现代战场环境下,这种依靠低空突防、投放非制导火箭弹的传统战法已经严重过时。乌克兰军队装备的S-300远程防空系统和山毛榉中程防空导弹,其有效射高完全覆盖了Su-25的典型作战高度。据统计,截至2025年年中,俄军已损失超过300架固定翼战机和同等数量的直升机,其中Su-25系列占据了损失榜单的榜首位置。
展开剩余86%深入分析Su-25高战损率的原因,低空作战模式是首要因素。由于俄军大量使用技术落后的无制导航空火箭弹,飞行员不得不冒险降低飞行高度以提高命中精度。这种战术选择使得战机完全暴露在乌军防空火力范围内,从数公里外发射的防空导弹可以轻松锁定这些低速、低空的目标。2022年3月的东部战线就多次出现Su-25在投放火箭弹后立即被击落的惨烈场景,相关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此外,俄军夜战能力的缺失也加剧了这一问题——由于夜视装备不足,Su-25机队只能在白天执行任务,这进一步增加了被发现的概率。
从体系建设的角度看,俄罗斯空军的整体落后更为明显。受限于军费紧张,俄军既无法大规模换装新型战机,也难以对现有装备进行现代化升级。其信息化作战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各作战单元之间情报共享不畅,导致战机往往处于单打独斗的危险境地。反观乌克兰方面,虽然其空军装备同样老旧,但通过构建严密的防空网络,特别是充分发挥S-300系统最大射高3000米的性能优势,有效遏制了俄军的低空突袭。即便是更先进的Su-34战斗轰炸机尝试类似战术时,也同样遭遇重大损失。
到2024年,乌克兰方面宣称已击落超过300架俄军战机。虽然具体数字存在争议,但俄军因坚持落后战术导致重大损失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场冲突清晰展现了俄罗斯空军在装备体系和战术思想上的全面落后——其作战模式仍停留在上世纪水平,严重缺乏超视距作战能力,过度依赖危险的近距格斗战术。这种与现代战争脱节的作战方式,在拥有完善防空体系的对手面前无异于自杀。
这场战争给中国空军带来了深刻的启示。中国军方敏锐地意识到,现代空战绝不能重蹈俄罗斯的覆辙。以中国最先进的歼-20隐身战斗机为例,其设计定位就与Su-25形成鲜明对比。这款造价高昂的第五代战机充分发挥隐身优势,完全摒弃了危险的临空轰炸模式,转而采用超视距精确打击的作战理念。
歼-20配备的先进航电系统是其最大优势所在。其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探测距离可达数百公里。配合射程超过200公里的PL-15中程空对空导弹,形成强大的先敌发现、先敌攻击能力。2025年央视公开的演习画面显示,歼-20曾在一次对抗中同时发射多枚导弹,在超视距距离上击落三架模拟敌机,全程未进入目视交战距离。而正在测试中的PL-21远程导弹,据传射程可达上千公里,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技术,进一步拓展了歼-20的杀伤范围。
中国空军作战条令的调整同样值得关注。新修订的战术手册明确规定歼-20不得外挂破坏隐身性能的武器,强调必须依托体系作战。在实际作战中,由KJ-500预警机负责战场态势感知,卫星系统提供补充信息,歼-20接收目标数据后实施远程打击,全程保持隐蔽状态。2025年亮相的歼-20S双座型更进一步,后座飞行员专门负责指挥僚机和无人机作战,大幅提升了战场信息处理能力。
这种体系化作战理念已在实战中得到验证。2019年印巴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使用中国制造的JF-17战机,配合PL-15导弹在超视距距离成功击落印度米格-21战机。这场空战充分证明了中国空战体系的优越性——JF-17的雷达探测距离达170公里,配合远程导弹和电子战优势,完全压制了印度空军。对于性能更先进的歼-20而言,这种作战模式在台海等潜在冲突区域将更具优势,能够有效规避密集的海上防空火力。
中国空军正在加速推进现代化转型,其中无人机技术的整合应用尤为突出。俄乌冲突中,无人机展现出的作战效能引起了广泛关注。乌克兰军队使用土耳其制造的TB-2无人机实施精确打击,俄罗斯则大量使用伊朗提供的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进行袭扰作战。到2025年,双方投入的各型无人机数量已超过万架,甚至出现大量改装商用无人机执行战术任务的情况。
中国作为全球无人机研发制造的领先国家,正在将这一优势转化为军事能力。早在2017年珠海航展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就展示了70架无人机集群飞行的震撼场景。2025年深圳低空经济大会上,更展示了歼-20指挥攻击-11隐身无人机的协同体系。这种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模式,将大幅提升中国空军的作战灵活性和战场生存能力。
中国空军还特别注重防御敌方无人机威胁,构建了包括雷达网和机动防空炮在内的低空天网系统。俄乌战场的经验表明,商用无人机军用化具有极高的性价比,而中国在这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产业优势。2023年乌克兰无人机产量激增130倍的案例,更加坚定了中国发展无人机作战体系的决心。
未来在台海等潜在冲突区域,中国空军很可能采用无人机集群实施广域侦察,由歼-20进行信息融合和指挥控制,形成分布式作战体系。这种作战模式借鉴了纳卡战争的经验教训,通过有人机与无人机的有机结合,实现战场态势的全面掌控。
俄乌冲突虽然地理上远离中国,但其带来的军事启示却极具价值。中国空军通过对这场战争的深入研究,正在稳步推进作战理念和装备体系的转型升级。歼-20放弃临空轰炸、专注超视距作战的转型,无人机作战体系的快速发展,都体现了中国空军立足实战、与时俱进的务实态度。俄罗斯空军的惨痛教训表明,现代空军建设必须紧跟技术发展潮流,而中国正在这条道路上稳步前进,为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十大配资平台app下载_实盘配资app_实盘配资平台APP观点